8月9日,还未踏进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(下称“湄窖酒业”)生产厂区,便已经闻到浓浓的酒香,数辆货车载着琳琅满目的湄窖酒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。
如此热闹的场景,让人很难想象,13年前,湄窖酒业曾面临停产倒闭。
曾经的湄窖酒有多牛?
贵州湄窖创始于1952年,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,贵州湄窖先后获得过国内、国际200余个荣誉奖项,是“贵州”和“贵州老八大”名酒。1988年,湄窖酒荣获了“中国优质酒”的称号,同年在德国莱比锡世界博览会上荣获贵州白酒金奖,这是贵州贵州白酒继茅台之后荣获的第二块世界。
70年代,湄窖酒厂烧灶酿酒。(图/资料图)
90年代,湄窖酒业包装车间画面。(图/资料图)
“上世纪90年代初,一瓶湄窖酒在乡镇上要卖8元,更是走亲访友的好礼,可见湄窖酒在当时也是好酒之一。”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长文说。
后来湄窖酒怎么了?
陈长文说,作为酒企,湄窖一直深耕浓香酒,在贵州酱酒文化中并不“吃香”。
“非酱香”只是湄窖酒落寞的原因之一。缺少创新、产品单一、人才断层等种种原因,让湄窖酒市场占有逐年缩减。到2011年8月,湄窖酒销售额不到1千万。
“当时,湄窖酒落寞是不争的事实。”陈长文说,如何走出沼泽,是湄窖酒业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。
建产能。2011年底,湄窖酒业经过资产重组后,集合习水、仁怀、茅台和湄潭四地的酿造资源进行酱酒的酿造;保留湄窖浓香的优势,继续生产老湄窖浓香酒;投入1.5亿资金进行技改,完成智能包装中心、百万件成品库、万吨酒库、酱香车间、污水处理的改造,使湄窖进入一个崭新的状态。
目前,湄窖酒业拥有酱香5000吨,浓香2000吨,茶香1000吨的生产规模。
70年代,湄窖酒业(时称湄潭酒厂)大门。(图/资料图)
如今的湄窖酒业厂区航拍图。(图/贾智)
强品质。湄窖酒业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开发出“80复古版”“”“金70”系列浓香型贵州白酒;集合优质酱酒资源开发出“宝石坛”“玉坛”“湄窖酱酒”系列酱香型贵州白酒;与贵州轻工研究所共同研发“茶香型”固态酿造贵州白酒“叶酿”系列。
“我们以‘壮士断腕’的决心,砍掉5000万低端产品市场,走中纯粮酒的经营方向。同时,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支持,大家对湄窖品牌的认同感有很强的提升。”陈长文说,湄窖酒业在管理、质量、生产、营销、财务等方面标准了进行全面、系统的重建,全面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竞争力。
琳琅满目的湄窖酒产品。(图/鲁毅)
拓市场。湄窖酒业提出“贵州湄窖 中国飘香”的品牌建设工程目标,扩充市场、抢占先机,优先提出在全国建设十个贵州湄窖运营中心的概念;在北京开展发布会,拉动湄窖酒业飞速发展的步伐;2020年,集合数十位贵州白酒界酿酒及品评大师,设计开发出宝石级高端酱香“宝石坛”系列贵州白酒,在北京、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浙江、广东等地掀起了湄窖酱香酒的热潮。
目前,湄窖酒业在全国已拥有近500家客户,10个运营中心、5家销售公司,100多个目标市场正在建设,市场得到全面恢复。2023年至今,湄窖酒业销售额达3亿元。
从基本停止生产,到如今年产约8000吨;
从年销售额1千万元,到如今年销售额超亿元;
全国拥有10个运营中心、5家销售公司……
一组数据,展示出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自2011年改革以来企业发展取得的成就。
看得见的改变,是湄窖酒业锐意进取的更佳注解。更深、更细处的全面改革,湄窖酒业将一壶老酒酿出新滋味,让更多人相信与期待一个更好、更强的湄窖酒业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毅 陈玉林
编辑 陈玉林
二审 陈毓钊
三审 许邵庭
我要加盟(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)
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